控制高血压,是说24小时都要正常么,活动时血压超标可以么
原标题:控制高血压,是说24小时都要正常么,活动时血压超标可以么
有人问华子,高血压患者的血压,是需要控制在一天中24小时都要达标么?如果活动时超标了怎么办?华子说,人的血压有自然节律性,正常的血压会有“两峰一谷”的现象,控制血压的目标,就是要把血压的峰值降至正常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如果血压峰值降至正常,那么全天24小时的血压都应在正常范围内。
一、控制血压需要峰值达标
正常人的血压在每天的上午6~8点,以及下午的15~17点,会有两个血压高峰,在午夜24点至凌晨2点左右又会降至最低。这是人体为了适应白天活动夜间睡眠的生物规律,而做出的调节。血压的峰值与低值相差10%,不会超过20mmHg。在静息情况下,人体血压的正常峰值并不会超过140/90mmHg。
但部分高血压患者以及年龄较大的老年人,会失去血压“两峰一谷”的自然节律,或是血压波动剧烈,昼夜血压的变化范围超过20mmHg,达到40~50mmHg。只要静息时血压在峰值时超过140/90mmHg,就可以确诊为高血压。
有一些高血压患者平时血压正常,只有峰值期会升高。当他们发生心、脑、肾、眼底及血管等器官损伤时,通常会一脸诧异的问医生,自己没有高血压怎么也会患这些病?就是因为他们的血压峰值期发生在医院正常开诊以外的时间,造成了漏诊。
所以华子建议高血压患者,或是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人,在检测血压时,尽量做24小时的动态血压监测。或是在家庭备一个上臂式的电子血压计,进行多次自测。不仅可以确定自己是否患有高血压,还可以掌握自身的血压规律,方便服药治疗。要注意的是,家庭自测的血压超过或是等于135/85mmHg,即可确诊为高血压。
二、活动时的血压会升高
有人问华子,一天24时小时人在不停的活动,只要有血压升高就算高血压么?华子告诉他并不是这样,人在运动、激动、紧张、焦虑、恐惧时,血压会都升高。测量血压时,应当去除以上因素的影响。
人体的收缩压是由心输出量所决定,当人体在运动时,心率加快,心输出量加大,血压自然会升高。正常状态下,人在运动的时候,收缩压会升高20~30mmHg。而且人在运动时小动脉扩张,外周阻力下降,所以舒张压不变或是略低。
人在运动后测量血压,收缩压升到160~170mmHg,舒张压不变或是略低,是正常的情况。如果收缩压高于200mmHg,或是舒张压高于90mmHg,那就有可能是高血压了。坚持长期中等强度的运动,对控制血压有利。但如果血压达到了180/110mmHg,并且不受控制,就要避免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,以免诱发脑出血或是动脉夹层等疾病。
短期或是偶尔的情绪不良,所影响的血压不会发生问题。但如果长期情绪不良,也会导致高血压。这种情况在中青年人群比较常见,也就是高压正常,低压升高的单纯舒张性高血压。这是高血压的初期阶段,长期不加控制就会进展为经典性高血压,造成各种器官的损伤。所以中青年人在发现单纯低压升高时,要尽早控制。
综上所述,对血压的控制是要求静息时的峰值血压达标,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24小时的静息血压都需要达标。高血压患者应加强血压自测,并做好记录,掌握自己血压的“时间密码”,这对用药和日常活动安排都非常的重要。血压如果不能控制正常者,就要避免进行中等强度的活动。使用药品时,应在医生的指导之下,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,请及时咨询医生或是药师。我是药师华子,欢迎关注我,让我成为你身边的药剂师。
(责任编辑:武汉市)
-
如果你认为知道了火车的准确到站时间就万事大吉,那你就太掉以轻心了。...[详细]
-
进入2017年,资本和平台对于短视频的热情持续高涨。...[详细]
-
此前的重大资产重组受到交易所的问询,这次,拉卡拉IPO能过的了监管层的火眼金睛吗? 重组方案连遭交易所问询拉卡拉曲线上市搁浅 拉卡拉前身成立于2005年,创始股东包括孙陶然、雷军和有道创投;目...[详细]
-
综合之下,所有的一切直接导致了鼎晖投资的募资及江湖地位不复当年。...[详细]
-
而也正因为知乎用户的构成结构,使其远离了互联网的“屌丝用户群”,具备了客观、理性、讨论的平台基因,让其在社交网络的舆论分布上了占据上游地位,其发声能够让人信服。...[详细]
-
在接下来的两年,张兰一直都在疯狂赚钱,虽然张兰曾经打过篮球,体质非常好,但一天要打6份工,如此劳动强度,让她每天晚上回到地下室,只能自己用手把僵硬的腿抬到床上。...[详细]
-
问题在于,对于传统图文类内容,这三种获利方式的判断的确是成立的。...[详细]
-
此牛人平定一地后建一王国,千年后王宫遗址被发现,墓中谜团待解
我本以为自己会一直做调查记者、社会问题观察者,但是,一位硅谷创业家的出现,改变了我的方向和命运,让我迷上了科技和商业。...[详细]
-
高考报考:这些大学都是985、211,而且录取分数低,简直就是捡漏的好选择
确实,互联网让知识来得那么容易,知之为知之很方便,很多人都以为知之等于学会,知之越多,学会越多,于是碎片化学习大行其道。...[详细]
-
一、为什么说1%的比例是妄想? 1.这个算法太粗放,经不起推敲 “这个市场有多大,我只吃下1%也是非常可观的”,类似的说法在创业圈不绝于耳,而且,更关键的是创业者在说这...[详细]